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新闻动态 心理文库 心理百科 心理测评

网站首页 > 目 > 文章内容
 
好孩子为何抑郁:恨不了别人,就恨自己
2019/3/21

01

前阵子有个朋友约我出来聊天,她最近得了抑郁症,正在吃药和接受心理咨询。


我们大学时候在社团认识,她健谈开朗,很照顾人的感受。如果不是有心理学基础,恐怕我在听到她得抑郁症的消息后,也会相当讶异。随着聊天的深入,我才发现她随和的外表下,压抑了很多不舒服的感受没有说。

大学时住宿舍,她断断续续失眠了两三年。

她对睡眠的光线和声音非常敏感,但有个室友因为男友隔三差五的加班,总会不时在深夜里,突然打开台灯和刚回家的男友视频。其他室友倒是睡熟了,只有她一个人在被窝里,塞着耳塞听着耳边嗡嗡的对话,戴着眼罩的眼睛还是能感受到亮光。生物钟一被打乱,即使等到室友关灯睡觉,她还是要辗转一两个小时才能入睡。睡不着,隔三差五地失眠。

一开始想过开口和室友说,但话到了嘴边又憋回去了,怕说了室友不开心。前几次没说,后面就更难开口。

几次之后,她开始说服自己,体谅一下室友异地恋的不容易。过了一两个月,她接受了这个事情,每次室友一开台灯,她就听着歌看着天花板,越看越清醒。

直到大三下学期,因为检查出了身体的毛病,需要持续休息,她才找了个理由搬出去。室友至今都不知道她因此失眠了那么久。

这种模式一直在她的生活中运行。


大学社团中,因为她很随和,所以常常被叫去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辛苦活。她做了几次也觉得不开心,但说不出来,只能继续做着,安慰自己反正比较闲。


工作后,领导随便定了个太高的目标不敢反驳,拼命去做做不到,最后挨了骂;开会时同事甩锅给自己,不敢站出来说话,尽管内心委屈满满。


几段恋爱也是这样不疾而终。

男友答应来接自己,结果和朋友聚会不小心喝了点酒,很晚才想起告诉她不能开车,那时候她一个人在公司里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她当时内心失落透了,但到对话框里,她回了个 “没关系”,然后默默地自己打车回了家。
每段恋情到最后,都是因为类似的失望累积太久,感情变得越来越淡,最后不了了之。

不舒服,不敢说。不舒服,安慰自己。不舒服,就慢慢远离这段关系....

直到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她才发现憋着憋着,是能憋出抑郁的。

02

“你不舒服为什么不说?”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她下意识回:说了没用,还更糟糕。


小时候的她身体娇弱,常受欺负,回到家哭个不停。妈妈听久了觉得烦,指责她就知道哭,是个没用的爱哭鬼。慢慢地,她就不哭了。

而弟弟小时候性格直率,经常因为 “顶撞” 爸妈被打。她每次都在一旁看着,不敢出声。有一次弟弟不小心挡住了电视,爸爸刚好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烦心,就冲弟弟大发脾气。弟弟很不服气:“我只是不小心,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火!莫名其妙!”爸爸听到后火气更大,马上拿起皮带抽打他,一边打一边说弟弟嘴硬,该打。

这些经历都在告诉她:不舒服、不开心、愤怒,都是不能说的。一旦表达出来,就会被鄙视和嫌弃,甚至会被对方给打压下去。

于是每一次愤怒、委屈、烦躁喷涌而出的下一秒,她就马上退了回来。

但这种暂时的平静,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心理学上把这种试图释放攻击的动力,叫做攻击性。这是一种人的本能。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一个人的攻击性,如果不向外释放的话,就会转向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出口。”

当攻击性被认为是好的,被允许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慢慢学会如何合理地表达。

例如温和地拒绝别人、坚定地表达愤怒,合理地划清边界。

而当它被认为是一件不好的、不被允许的事情时,可能会有两个结果。

一个是转向自己。就像我那位朋友一样,不断自我压抑和合理化,成了一个老好人和软柿子。边界不断被侵犯,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内心却直积压着负面的情绪。很多抑郁,就是这样产生了。

另一个结果,是不合理的释放,这将会带来巨大的摧毁或分裂。

03

武志红老师曾用一段优美的话,描述了攻击性流动的场景:

你攻击了我,而我带着爱容忍了你的攻击,还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
这意味着,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和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转化成了白色的生命力。


允许、接纳和理解,可以让带有破坏的攻击性,变成了积极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是父母给小孩最有活力的礼物了。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女儿有一天发现自己心爱的梧桐树要被锯掉,她赶紧爬到树上迟迟不肯下来,一直在抗议。


但梧桐树是合法被砍,下面的工人不断发出警告:再不下来就直接锯树了。爸爸担心女儿的安全,爬上了树,严肃地告诉她,他知道她很舍不得这棵树,但为了安全,她现在必须下来。
女儿最后不得不下了树,终日郁郁寡欢。

几天后,爸爸画了一幅梧桐树,放在她的房间里。女儿看到画之后非常惊喜,失落的内心有了新的寄托,悲伤的心情也逐渐缓解了。
爸爸的举动教会了她两件事情:

  • 即使情绪再汹涌,也不能以自我伤害 / 伤害别人的方式去表达;
  • 即使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也要去表达,起码情绪能被看到和释放。

在不舒服的时候,能站出来说,合理地争取权益,接受客观的不可得。这可比简单的压抑和懂事,要健康多了


Copyright ©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进入管理]
联系电话:0917-3566251; | Email:bwl_xljk@163.com| 地址:新校区15#公寓楼一楼西侧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