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新闻动态 心理文库 心理百科 心理测评

网站首页 > 目 > 文章内容
 
假期,你被父母嫌弃了吗?
2021/7/19

 度过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带着“劫后余生”的喜悦与疲惫的各位,收到了意料之中的最大奖赏:放假回家!!!

从“最爱你的人”到“最熟悉的陌生人”

 告别作业、闹钟、考试,回到宽敞的家,许久未见的父母热情地喊着:“我的好大儿”,“我的乖囡囡”,你也如释重负地放下行李,心安理得地躺平,满怀期待地畅想着睡到自然醒,饭点被投喂的美好生活。但是,仅短短几天,温柔的母上大人变成了河东狮,持重的父亲大人变成了叹气怪,家的港湾变成了废柴鉴定所。你感觉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着更是犯大忌,此时的你除了哀叹难道这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还能做些呢?

什么是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心理发展阶段论,他认为,人的发展会经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核心任务,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个任务是以冲突的形式呈现的,比如,婴儿期的核心任务是建立信任关系,也可以表述为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有三个重要的贡献。其一,他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贯穿生命始终,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题。其二,他扩大了成长的内涵,尤其是通俗意义上的内涵,所谓成长在他这里不再只有单向度的积极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动力系统,蕴冲突于其中,成长不是伴随着危机,成长就是危机解决,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可以视为度过危机的结果。最后,埃里克森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概念,将其作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核心,并明确了自我同一性的终身性特点。

父母为什么会有“两幅面孔”?

 回过头来,成年期,也就是40-65岁之间,个体面临的主要冲突是生育和自我专注的冲突,我们大部分同学的父母就属于这一区间。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这种对下一代的关心包含着传承在里面,日常的最主要表现方式就是唠叨和说教。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个人创造力最旺盛,“自我专注”的冲动最强烈的阶段。

 埃里克森所谓的生育感,除了关心保护的顺从之外,更强调教化和传承,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刚回到家的时候,主导父母态度的是以关心保护为主的对我们幼儿状态的回归想象,而过了一段时间,等他们回过神来,一个个大小伙子大姑娘杵在面前,他们就开始审视自己的教化成果了。与此同时,要知道他们正处在生育感和自我专注的冲突阶段,“自我专注”的消极力量始终在发挥着作用,尤其面对虽然成年但是还依赖着父母的我们。

 成人的事实,提醒着父母可以专注自身了,但是依赖的关系,不断牵扯着他们的精力,这让父母容易在两种态度之间“反复横跳”。起早了吧,让你多睡会;起晚了吧,嫌弃你懒;学习吧,让你出门多交际;出门吧,嫌你疯跑不着家;干活吧,说你笨手笨脚;看着吧,说你没眼力见。再回头看看这些让我们一度抓狂的矛盾要求,是不是更加能理解了呢?

我们只是“受害者”吗?

 读到这里,各位是不是觉得自己肩负着帮助父母度过漫长的成年期的使命,被自己的觉悟和自我牺牲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是且慢,刚刚成年的我们也面临着自己的主要任务,这就要回到上文提到过的埃里克森人格理论三大贡献的最后一点——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概念是当代心理学一个重要概念,相关研究文献汗牛充栋,但是也和很多心理学重要概念一样,至今仍没有统一的界定。受限于篇幅,本文将更多地会在埃里克森的理论框架内使用这一概念,至于Marcia和Waterman等人对同一性概念的发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了解。

 埃里克森在1963年首次提出自我同一性理论,用来描述二战士兵在回归正常生活后所面临的适应不良,将其描述为同一性障碍。简单来说,自我同一性包含个体的生物学状态、个人的经验组织和社会、文化背景,这三个成分共同给予一个人独特的意义、形式和持续性的存在。同一性根植于童年期,爆发于青年期,贯穿终生。

 Bourne总结了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7个方面的特征,其中就包括适应性特征和心理交互的特征。前者是指,自我同一性是自我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后者是指,相较于儿童期的依赖,出现了自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发展了与他人的关系。

 关联到自身,成为大学生,见识了更加宽广的世界,全新的生活经验必将纳入我们的同一性自我当中,而这个过程往往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而且因为同一性建构是联系过往面向将来的,所以这个冲突必然会指向我们原有的人生经验,其中就包括我们固有的角色认知和人际关系,而最重要的就是作为被保护的子女的身份以及和父母的关系。

 大学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一环,我们仍然是学生,但是似乎不再像中小学那么心无旁骛,仍然是孩子,但是自我的扩张似乎已经跨越了家庭的边界。所以,当我们被父母的矛盾要求折磨的时候,其实也是我们自身同一性冲突的一种回响,毕竟关系这个词的本意是否定单向决定论的,所以任何一种人际冲突必然是双向互动的结果。

走向互相成就的同一性建构之路

 通过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会陷入回家就被嫌弃的怪圈,是因为我们和父母各自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导致的,从终身同一性的角度看,这是两个经历着同一性冲突的个体在以对方为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的角力,也可以说是互相成就。明白了这个,我们就不会再陷入冲突后的负面情绪当中,不会过分自我否定,也不会否定对方,在每一次冲突爆发的前、中、后期,我们都可以拿着这套理论工具去审视刚才双方冲突背后的原因。最终在理解对方的同时,自我成长,建立自我同一性,收获更健康的亲子关系。

Copyright ©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进入管理]
联系电话:0917-3566251; | Email:bwl_xljk@163.com| 地址:新校区15#公寓楼一楼西侧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