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新闻动态 心理文库 心理百科 心理测评

网站首页 > 目 > 文章内容
 
为什么总是行动撵不上目标?
2021/11/10

作为新生,课堂上,我们被大学老师的博闻强记所折服,下定决心想成为和他们一样知识渊博的人,于是我们给自己定下小目标,认真听每一节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迎新晚会上,我们的目光又被多才多艺的学长学姐所吸引,我们定下小目标自己也要学习一种乐器。可现在的你还在坚持每天认真听专业课吗?还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乐器吗?开学一段时间了,有多少人只是把目标压在了心底,行动上却依然停留在原地没有任何进展呢?

什么是目标感?

问题可能出在目标感身上。目标感是我们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意识,它的核心并非“目标”,而在于“感”。这种“感”就是我们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向目标冲刺的信念与拼劲。我们之所以迟迟不肯行动,就是因为我们的目标感受到了影响。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学习也是一样。引发并维持我们学习行为的心理倾向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一旦被动摇,目标感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就会丧失冲向目标的拼劲与信念。

学习动机是如何被动摇的?

      在实现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不断获得成功,我们就会产生成就感,那我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我们也能自觉维持学习这一行为的持久。但是如果我们屡战屡败,那我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动摇,甚至不会维持下去。

       回想一下,我们没有跟着老师认真听专业课的原因无非就是有几次在课堂上没听懂,以至于后来的每节课,我们想跟着老师的思路听下去,可前面没听懂的经验让我们觉得我们还是会听不懂,于是几节课过去,就变成了真的“听不懂专业课”;乐器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频频出错,怎么也找不对调,于是就把它先放在了一边,想着过段时间再学,可是这一放就再也没拿起来过了,因为每次想把它拿出来练习的时候,之前失败的经验总是会提醒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依旧弹不对,学不会。我们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的专业,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的学习动机就是这样一次次被失败的经验动摇,最后导致我们丧失了目标感。以至于我们心中有目标,行动上却“无所作为”。

      动机的调节器:自我效能感 

这其实是自我效能感在起作用。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在研究动机理论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受自身行为成败经验的影响,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经验会降低效能期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还没听几节专业课就放弃,还没拿出乐器开始练习又重新装进去的原因,之前听不懂的失败经验和练习总出错的失败体验降低了我们的自我效能感,让我们产生自我怀疑,从而我们的学习动机被动摇,目标感丧失。

巧用归因提升自我效感

其实,成功经验对效能的期望会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我们可以进行积极归因训练来强化我们的学习动机,保持我们的目标感。积极的归因训练就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努力,并非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我们都会进行成败归因,经历过多次失败后我们会习惯性的把失败的原因归为自己能力不足,这种归因方式就降低了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动机。因此,有必要通过积极归因训练,让我们学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得还不够,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与我们无法掌控的能力因素相比,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我们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只要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并坚持下去,就会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学习动机。我们学习动机只要没有被动摇,那我们的目标感就不会丧失。

我们要调整心态,不怕失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断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目标。我们没听懂专业课是因为课前没好好预习,课后没好好复习,是我们努力的太少;我们没学会乐器是练习的太少,努力的不够,我们有能力听懂和学会,只是努力的还不够。学会改变自己的归因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强化学习动机,从而也会重新找到目标感,实现目标,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Copyright ©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进入管理]
联系电话:0917-3566251; | Email:bwl_xljk@163.com| 地址:新校区15#公寓楼一楼西侧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