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新闻动态 心理文库 心理百科 心理测评

网站首页 > 目 > 文章内容
 
挫折之于人生意味着什么? ——从弗洛伊德到西西弗斯
2021/11/13

最近微博上有两条热搜,一个是“有七成都市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第二个是“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类似的讨论大家并不陌生。近年来,从个人体验到大众议题,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繁华的同时,若要问你,你幸福吗?大多数人似乎很难坚定地给予肯定回答。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体验变得越来越糟糕?有人说当代的年轻人是温室里的花朵,身在福中不知福。但这似乎并不能帮助我们自我理解,年轻人甚至用“躺平”来抗议这种批评。无论如何,关于当下年轻人经历的挫折以及挫折承受能力的截然相反的认知,是我们理解关于生命感受和态度的分歧的入口,或许也是进一步理解生命的起点。

始于心理学

 事实上,如果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我们找不到关于挫折本身的描述。1941年美国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提出了挫折承受力的概念,他给挫折承受力下的定义是“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承受挫折的能力。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部主任萨托拉斯提出三条精神健康标准,其中一条就是“能够经受生活的挫折及时地调适自己的情绪,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有效地改造环境”。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以上似乎建构了我们当下对于挫折的严肃理解,但挫折只是在1941年才进入我们的生命体验中的吗?就像心理学难道就诞生于1879年吗?

 在心理学越来越成为显学,并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的今天,提到挫折,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会直接落脚到对于个体某种能力和感受的描述,这恰是学科对于现象本身的遮蔽。学科和理论的意义在于聚焦,聚焦意味着运用工具凸显某个现象,而凸显意味着扭曲和遮蔽。就拿心理学来说,当代心理学若要对死亡进行反思,必须启用死亡焦虑、死亡驱力等概念,但若说死亡议题是在心理学诞生之后才进入人类视野的,毫无疑问是荒诞的。这是人类理性自反性的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如果仅止于此,我们会越来越失却对于生命本身直接的感受和反思。这便是在学科分化(专门化)、科技发展的今天,个体的存在焦虑越发强烈的原因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就挫折来说,如果我们仅仅从心理学(狭隘的)的视角去理解它,尤其是和教育绑定,上升到挫折教育。很多人会因此陷入对自身某种能力的焦虑。因为挫折一进入我们的视野就是一个需要忍耐、需要战胜、需要解决的敌人的形象,却很少有人告诉过我们挫折之于人生意味着什么。多少人因为不够坚强、不够努力而陷入自我苛责中,一遍遍的追问自己:我为什么做不到?我为什么要逃避?如果挫折全然变成了需要被消灭的,生命本身亦会被裹挟在内。

那么如果我们不是从一种感受,进而过渡到对一种能力的强调,我们还能如何理解挫折呢?我想,我们需要回到生命和存在本身去理解挫折。

从弗洛伊德到西西弗斯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一些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刻的对挫折理解的路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个体的成长,或者说自我的分化,就是一个受挫的过程。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含三个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个体一开始和外界是混沌一片,不分彼此,个体一开始是依靠本我行事的,遵循的是快乐原则。随后,来自和外部世界第一联结客体的母亲的拒绝就会开启个体和外界的分离,自我才得以诞生。再到后来,父母的种种道德要求逐渐形成了个体的道德体系,超我开始诞生。我们会发现一个文明人类个体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不断受挫的过程,挫折不是侵入我们生命的外敌,不经历挫折,人是无法成为人的。在我们意识到它之前,它就内在于我们生命之中。

 但仅仅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挫折还不够,因为自我一旦分化,记忆就会消失,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下沉到潜意识当中了。潜意识理论有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它的解释权仍然掌握在权威手里,或者说“弗洛伊德们”手里,很多时候,似乎只能服从于权威,因为我们很难直接通达对挫折和生命的理解。因此,还需要从人类存在的本质,去理解挫折之于人生的意义。在法国作家加缪看来,再也没有比西西弗斯更具象征意义的故事了。

 在古希腊神话里,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国王,他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死亡,触怒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他,让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每每到达山顶,巨石又会重新滚落下来,于是西西弗斯再次推石上山。这是诸神想到的最残酷的惩罚。它残酷吗?是的!荒谬吗?是的!但是加缪发现了这个故事对于人类生存境遇的象征意义,他说:“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 在加缪眼里,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最有力的反抗。挫折就是存在的证明,而面对挫折、迎接挫折就是对我们生命本质的定义。

 至此,挫折具备了直达生命存在本质的积极意义,它不是心灵鸡汤般的积极,它是崇高的积极,是悲剧性的积极,它不会让人感到绝望,反而给予我们力量。

回到心理学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过:“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西西弗斯通过对诸神惩罚的实践完成了对诸神的反抗。

理解并践行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外界诸多信息的植入,我们紧靠自己很难去理清这些错综复杂的纠缠,并获得应对一切挫折的力量。所以要重新回到本文一开始所试图超越的心理学,学会主动地启用这一外在工具来“曲线救国”。也就是说,当我们从挫败的痛苦中难以解脱,我们要积极的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以最终获得对自己存在的确信,获得面对存在的勇气。事实上,我们可以将对于挫败应对无力的痛苦,视为一次超越的机会,重新定义存在的机会。柳暗花明之后,我们会重新收获生命的充盈。

Copyright ©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进入管理]
联系电话:0917-3566251; | Email:bwl_xljk@163.com| 地址:新校区15#公寓楼一楼西侧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