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新闻动态 心理文库 心理百科 心理测评

网站首页 > 目 > 文章内容
 
如何走出网课这座“围城”
2022/9/29

如何走出网课这座“围城”

图片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人类过去总以为信息内容影响着我们的行动和认知,但其实信息载体,或者说传媒形式更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的习惯。尽管潜移默化之中,互联网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当我们被动地将几乎所有活动都收缩到线上的时候,或许才清晰地意识到它对我们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好有坏。我相信对于这段时间在家上网课的同学们来说,这个感受更为明显。我们要追问的是:为什么网课会让人又爱又恨?又该如何提升线上课程的体验呢?


让人“由爱生恨”的网课

很多人总结自己在家上网课的状态是:电脑挂在旁边一上午,神游太虚一两刻,王者开黑两三把,提问附和一两句,考前突击一两天,一听课就开始犯困,一犯困就不想听课。但是,我也收到过来自学生上网课的请求,往往一开始,大家对于线上课是很开心的。网课似乎像一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对于已经上了半个多月网课的同学们来说,后半句话可能更符合大家的感受。


网课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原因并不复杂,线上课程往往意味着时空的阻隔,时空的阻隔意味着传统课堂情境的消解;传统课堂情境的消解,意味着其身份的淡化;身份的淡化,意味着身份所规定的责任变弱。大家拥抱网课是在拥抱自己想象中的“自由”。但是世事无常,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让我们急于从这座围城里逃出来的原因,正是当初吸引我们进去的原因。




图片

首先,网课带来的是空间的隔绝,空间的隔绝下任何互动都因为身体的不在场而失去了信服力。尽管可能一开始,同学们,甚至老师都会觉得好像线上课更少束缚,反而发言更加积极,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容易了。但是人类千万年的进化结果都是以身体嵌入统一时空作为互动的前提的,这也是我九十岁的爷爷为什么没法相信电话的原因,这和他的经验相悖。


其次,我们用空间来度量时间,时间都是通过空间来进行显现的。所以,长时间的网课往往会造成时间感的丧失,进而引发焦虑、不耐烦。因为度量的工具要在互动中才能发挥作用。简单来说,我们失去了参照物。

图片

再次,在家上网课,还存在着范式的混淆。心理学视角下的范式可以理解为一整个的心理行为模式,这个心理行为模式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塑造,比如我们不会想起来出门锁门的一系列动作,因为我们是将其纳入一整个行为范式中去记忆的,也能很快识别违反情境范式规定的行为。而家的功能和学校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卧室和教室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混淆难免会导致网课体验不够好。


最后,网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操作成本,这种操作成本在课堂这样比较严肃的情境下,被进一步放大。误开麦和摄像头都是每一个同学最不愿面对的社死时刻。


如何走出网课这座“围城”

那如何减轻甚至摆脱我们对于网课的负面体验呢?或者说从心理角度走出网课这座“围城”。




首先,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网课学习态度。我想上文对网课体验的解释,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来进行态度和认知上的调整,因为理智本身就具有力量。我们可以用理智去弱化线上这个形式带来的影响,回到学业目标本身。


其次,可以设置一些小的仪式行为,加强参与感。这里的仪式行为不是指线上签到等。而是身体实施的真实行为,比如,让自己在身体姿态上接近线下课的状态,去唤起身体记忆,不要关了摄像头就躺在沙发上。

再次,创设边界和规则,给自己找一个学习空间,如果没有办法开辟专属学习空间,那就去设立边界,澄清范式。比如可以共享自己的课表给家人,可以在门口挂一个“上课中”的牌子。而在学习上课之外,要尽量脱离上网课的空间,这样学习和生活的边界可以得到确认。



这两天我在校园里,看到柿子已经红了。相信很快,我们就能在宝鸡的秋天里重逢。

作者:石莹波,大学生心理中心专职教师

排版 | 文倩责任编辑 | 石莹波审核 | 郑运平 薛茹







Copyright ©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进入管理]
联系电话:0917-3566251; | Email:bwl_xljk@163.com| 地址:新校区15#公寓楼一楼西侧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