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新闻动态 心理文库 心理百科 心理测评

网站首页 > 倏 > 文章内容
 
威廉·冯特
2022/6/6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他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冯特有个哥哥叫卢德维格,比冯特大8岁。在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他在镇里的学校上了2年学。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从他8岁开始,父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师成为他的老师。他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过去和他一起住和学习。

  威廉·冯特中学时期

  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学业成绩也特别差。有时候他会逃回家里,但是母亲会把他送回学校。由于他的学业表现极差,甚至有老师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冯特的工作是到邮局工作。冯特的父母于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从1845年秋开始在这里上大学预科。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期间,冯特变得开朗了很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参加课外的活动。但是冯特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还是表现平平。

  威廉·冯特大学时期

  1851年,冯特进入图宾根大学,学医学课程。1852年,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学医学专业。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期间,冯特学习非常努力。有一次为了研究食盐对身体的影响,他连续几天控制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直到身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出现。基于这次研究,1853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谈尿液中的氯化钠》。1855年,冯特参加巴登大公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各科考试里都名列前茅。这一年,他还在海德堡一家医院当了几个月的实习医生。1856年,冯特到柏林大学跟约翰尼斯·彼得·穆勒和埃米尔·杜波依斯-雷慕学习了一个学期生理学。同年,冯特毕业于海德堡大学医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并取得了该校讲师资格。

  威廉·冯特海德堡任教

  1857年,冯特在海德堡大学开设了实验生理学课程。同年,冯特生了一场大病。1858年,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来到海德堡大学担任生理研究所教授,冯特成为他的实验室助手。1862年,冯特开设了“自然科学的心理学”课程(后来改为“生理心理学”),并在该年第一次提出“实验心理学”的一词。在这个课程中他开始使用来自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研究心理学。1864年他晋升为副教授。1871年,亥姆霍兹离开海德堡大学,冯特未能继任他的职位,只得到了临时教授的头衔。同一年他与未婚妻索菲·毛完婚。婚后的冯特致力于写作心理学历史上最重要著作之一《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出版。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本专门以心理学为内容的教材。在这部书中,他把关于心理实验的结果整理成为一个系统,研究了人的以下心理活动:感觉、情感、意志、知觉(冯特称之为统觉)和思维。

  威廉·冯特莱比锡任教及退休

  1875年,冯特被莱比锡大学聘为哲学教授,从此一直生活在莱比锡。1879年12月,冯特在大学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起初学校并不太支持这个实验室的运行,但是冯特的课越来越受欢迎,1882年实验室从开始一个单间搬到了有11个房间的新地址,1897年实验室甚至有了一座独立的楼。1881年,冯特创办《哲学研究》杂志。这是第一个专业的实验心理学的杂志。1889-90年,担任莱比锡大学校长。1917年,从教学岗位退休,由他的学生费利克斯·克鲁格继任他的岗位。自从来到莱比锡,冯特几乎从不外出旅行,除了欣赏音乐会以外,也不热衷于公众活动;不过,他和妻子经常在家中招待高年级的学生和助手们。如同康德一样,冯特一直过着严谨有规律的生活,上午的时间主要用于写作,下午访问实验室、上课,然后散步。冯特在课堂上富于激情,口若悬河,充分体现对于本专业的无所不知。1920年8月31日,冯特在莱比锡附近的大博滕去世,享年88岁。在那一年花费了他20年时间完成的十卷巨著《民族心理学》全部出版。

  威廉·冯特学术体系

  冯特心理学体系注重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结构、要素及其组合规律。整个体系由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两部分构成。个体心理学注重研究个人意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

  威廉·冯特研究对象

  在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中,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直接经验;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他认为心理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以经验为研究对象,但是,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的。从经验的主体来看,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是直接经验(immediate experience),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经验的客体来看,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通过间接推论而认知的,是间接经验(mediate experience),它是自然科学的对象。因此,冯特把心理学称为“直接经验的学科”。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只能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而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观念、情绪、意志等,则需要在民族心理学的体系中进行研究。

  威廉·冯特研究方法

  冯特从其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出发,确定了心理学的两种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和心理产品分析法。实验内省法-由于冯特将个体心理学的对象规定为研究人的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有存在于经验者的主观之中,因而他认为内省法是心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冯特认为传统的内省法不科学,必须与实验法结合起来,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或自我观察,才是科学和可靠的。因为心理现象稍纵即逝,不容易精确观察,而内省与实验的结合就可以做到以下两点:(一)人为制造出外部状况,使一个有确定性的心理过程在一定的时刻发生;(二)可以使观察者控制一般情况,做到伴随这个过程的意识状态几乎一致。因此,冯特特别重视实验,认为“研究意识过程,实验法是基本工具”。冯特把实验法引入到心理学中,把传统的经验内省改造为现代的实验内省,增强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心理产品分析法-心理产品分析法是通过人类历史文化资料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特殊方法。冯特认为,要想建立完整的心理学体系,除了个体的实验心理学外,还必须有群体的民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只涉及心灵的“外围”,民族心理学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冯特在他的著作《民族心理学》中,尝试把文化产物,如语言、神话、风俗、法律等历史资料加以分类比较和分类解释,以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揭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规律。 

  威廉·冯特主要著作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62)在这本书中,冯特首次提出了“实验心理学”的概念。这部书和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常被认为促使了新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灵的讲演录》(1863)这本著作是冯特的新心理学系统构想初步成型的著作。这本书中论述了许多实验心理学家多年来注意的问题。此书在冯特去世后还被重印,并被译为英文出版。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这部著作比上述两部著作更为丰富和深入,是冯特早期十多年在海德堡大学从事生理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总结,也是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成熟的表现,所以,波林认为它是近代心理学史上一部很重要的书,是冯特由生理学家转为心理学家的标记,也是心理学成为新的独立科学的创始。这部著作把心理学牢固地确立为有自己的实验课题与实验方法的实验科学。因此,该著作被以后心理学界认为是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心理学大纲》(1896)冯特在书中提出了“感情三度说”理论,引发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语言史与语言心理学》(1901)该书是冯特早年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他对自己提出的心理语言学理论的概括。冯特关于语言过程或言语机制的理论与现代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有不少惊人的相似之处。

  《民族心理学》(1900-1920)该书共十卷,是冯特用历史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社会心理学专著。这套专著是冯特在生前最后的20年中完成的。书名虽叫民族心理学,但实际上是一部关于语言、艺术、神话、宗教、风俗、法律、道德等内容的社会心理学,内涵及其丰富。舒尔茨认为,该书本身的意义“远比书中所写的内容重要,因为它把新心理学分成了实验的和社会的两部分”。
Copyright ©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进入管理]
联系电话:0917-3566251; | Email:bwl_xljk@163.com| 地址:新校区15#公寓楼一楼西侧101室